山河万里,华夏荣光
当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掠过黄河奔腾的浪涛,当敦煌的飞天壁画在晨光中舒展千年的衣袖,当港珠澳大桥如巨龙般横跨伶仃洋,这片名为“中国”的土地,正以厚重的底蕴与蓬勃的生机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荣光。从甲骨文中的文明密码到新时代的数字华章,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“一带一路”的汽笛长鸣,中国从未停止过成长的脚步,也从未褪去文明的光芒。
中国的美,在其千年传承的文明血脉中。这是一种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包容之美——秦汉的雄风接纳过异域的商旅,盛唐的气象包容过各国的使者,如今的中国更是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。故宫的红墙黄瓦间,藏着“天人合一”的建筑智慧;苏州的小桥流水中,漾着“诗礼传家”的人文情怀;黄土高原的信天游里,唱着“生生不息”的生命力量。从《诗经》的“关关雎鸠”到《楚辞》的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,从唐诗宋词的婉转豪迈到元曲杂剧的人间烟火,无数文化瑰宝串联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,让“文明古国”的称号不仅是历史的注脚,更是当下的鲜活底色。
中国的美,在其改天换地的发展奇迹中。曾几何时,“一穷二白”是这片土地的无奈标签,“温饱不足”是无数人的生存难题。但中国人从未向命运低头——上世纪五十年代,老一辈建设者在戈壁荒滩上建起原子弹试验基地,用算盘算出核物理数据,让中国拥有了守护和平的底气;改革开放后,无数创业者敢闯敢试,从深圳蛇口的“开山第一炮”到长三角、珠三角的蓬勃崛起,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;新时代以来,“嫦娥”探月、“天问”巡火、“羲和”逐日,航天事业迈入“探月探火探日”新纪元;高铁网络纵横交错,“八纵八横”的动脉让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成为现实;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,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。这些成就的背后,是中国人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”的坚韧,是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。
中国的美,更在其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中。当洪水肆虐时,解放军战士用身体筑起防洪大坝,“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”的誓言响彻云霄;当疫情来袭时,医护人员白衣执甲、逆行出征,普通民众守望相助、共克时艰,诠释了“众志成城”的力量;当山火蔓延时,消防员义无反顾冲进火海,用青春与热血守护一方平安。从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文天祥,到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周恩来,再到新时代“把一生献给大山”的张桂梅、“用科技报国”的黄旭华,民族精神在一代代人手中传承,成为支撑中国前行的精神脊梁。
如今的中国,既有“大漠孤烟直”的壮阔,也有“灯火里的中国”的温暖;既有“可上九天揽月”的豪情,也有“但愿人长久”的温情。这片土地上,每一座山峰都镌刻着奋斗的故事,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希望的力量。山河万里,初心如磐;华夏千年,荣光永续。这就是中国,一个值得我们永远热爱与自豪的国家,它正以昂扬的姿态,迈向更加璀璨的未来。
![]() 路过(3) |
![]() 雷人(1) |
![]() 握手(1) |
![]() 鲜花(3) |
![]() 鸡蛋(0) |




